“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與過去相比,鄰裡之間聯繫溝通少了,矛盾糾紛多了。”說到為什麼要創立“梅蘭鄰裡”品牌,槐蔭區振興街街道振興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秀芹說,當時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住在社區里的廣大居民切實感受到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遠親不如近鄰”,讓社區居民相互間能夠和諧相處。
  從2004年開展“梅蘭鄰裡”創評活動至今,每年的“鄰裡親情節”、“鄰裡才藝奉獻日”等特色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梅蘭鄰裡”如今已成為振興街轄區新型和諧鄰裡關係的代名詞,社區里義務照顧老人、撿拾錢物歸還失主、志願者白天在小區里不間斷巡邏等感人事跡層出不窮,住在這裡的居民正一天天地感覺到:鄰裡矛盾減少了,關係融洽了,心裡踏實了,社區也更和諧了。
  而在與振興花園一路之隔的振興小區,一支由老黨員、退休居民組成的“學雷鋒志願服務隊”近日走上崗位,他們在小區門口建立了玻璃房的崗亭,大家義務輪流值守。這個過去一直無人管理、居民經常為停車鬧個不停的開放式小區,藉著建設圍牆和成立志願者隊伍的時機,如今變得地面一塵不染,車輛停放有序,文明正成為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的一種習慣。
  “作為槐蔭區主城面積較大、主次幹道多、商業網點集中的街道,振興街街道在開放式小區和封閉式小區採取不同的做法宣傳創城,提高群眾知曉率。”振興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國慶介紹,在陽光100社區,居民人手一本帶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內容的“便民服務手冊”,打開手冊就能聯繫到街道和社區的相關部門,既實用又方便。
  為了引導轄區居民形成文明的生活習慣,街道在人流密集的和諧廣場周邊、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和居民樓單元門前安裝了自行車停放架,引導居民有序停放車輛。在經七緯十二路口等位置安放了花箱,保證行人和非機動車的空間不被機動車或流動攤販擠占。(本報記者 馮經偉)  (原標題:讓文明成為生活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25hnexn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