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瑋)“前海目前僅有的住宅——前海上蓋物業或今年10月開盤。”首屆前海規劃建築周前日閉幕,除了建築大師講座、前海各開發主體設計沙龍,還通過文圖展覽、建築模型、互動裝置等展示未來前海的樣子,吸引了包括專業人士和市民等近萬人觀摩。
  去年以來,前海已出讓多個地塊,但進駐開發的項目均以商辦寫字樓為主,僅有的住宅則是深圳地鐵集團開發的前海上蓋物業。數據顯示,該項目總建築面積近120萬平方米,由9棟250—300米的超高層組成,39.5萬平方米的住宅體量占前海1/5,占桂灣片區1/2,或成為未來前海乃至深圳關內占地最大綜合體項目。
  活動期間由開放商主導的沙龍中,有消息透露,前海上蓋物業預計8月中旬啟動認籌,9月開放營銷中心和樣板房,10月上旬開盤。閉幕式上還啟動了前海技術建設志願者的招募。前海管理局規建處處長胡燦表示,前海在規劃建設上希望建立三個層級的智囊,一是大師雲集的高規格咨詢委員會;二是技術專家庫,為前海各項規建把技術關;三是挖掘民間智慧,招募志願者,既吸納社會智慧,又實現公眾監督。“這些志願者都是專業技術人員,搞建築、景觀、交通、市政、設計的都可以,每周或半月組織一次沙龍,主題可由志願者來定。
  ■專家觀點
  公共空間設置,規劃部門要帶頭做理念
  新成立的前海規建專業咨詢委員會大師雲集。在規建周里,專家就前海未來如何開發、如何協調開放與城區空間之間的矛盾等談及各自觀點。
  要創造“為人服務”城區
  “千城一面、萬樓一貌”是目前中國許多城市的現狀,專家均對此詬病不已。普利茲克獎獲得者Thom Mayne認為,城市同質化是因為商業規則的利益。他說,前海特殊個性的形成要借助“公與私”的對話展開公開辯論。“都市裡,社區的精華不是街道,而是社區族群和社區生活造成了其特殊性,應創造不同層次的人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何鏡堂認為:“首先要開展對前海整體城市建築風貌和地域特征的研究,應綜合運用各種材料(如玻璃、金屬、石材等)形成不同而又協調的整體城市風貌。所有建築全是玻璃幕牆是不行的。前海要創造為人服務的城市,而不只是給人看的城市。”
  另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總建築師崔愷也認為,前海的建設要掌握三條原則:為人服務,為環境服務,為創意服務。
  不要太追求地標式建築
  前海是大容量、高密度地區。巨大的開發量如何與人居環境取得平衡是規劃必須解決的問題。
  “發展商肯定都希望容積率越高越好,公共空間的設置與提高開發量的需求之間永遠存在矛盾。可以通過政策引導給一些優惠政策,實現雙贏。”何鏡堂說。
  崔愷也認為,土地開發要有對公共利益和對城市空間協調性的保證,不要形成條塊分割。“要提高公共空間質量,維護公眾權益。”“現在城市發展很快,但缺少對話。”
  香港著名建築師嚴迅奇認為,前海若想有新突破,特別要註意建築與建築、空間的對話。“發展商一般不懂、也不關心對話。規劃部門要帶頭做理念,在選方案時重視對話。不要太追求地標式建築,應追求有禮貌的能互動的建築。”
  應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前主任張永和認為,前海對中國下一步城市化進程的方向提供了思考的機會,並建議前海建立更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讓開車在前海變成選擇,而不是負擔”。“前海建築可考慮多做‘騎樓’。騎樓是廣東的傳統,深圳天熱多雨,有了‘騎樓’大家就願意走路。自行車也是必要的。”
  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楊東援教授也認為,前海應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性。“現在的道路規劃還是‘以車為本’。前海的街道要從功能上做些梳理。前海的軌道網規劃對外部交通做得很好且符合定位。但中循環、小循環還要更加細緻,不能只有路而沒有街。前海是現代高端服務業合作區,一個高端崗位可帶來5至6個中低端崗位,應考慮中低端人群的活動。”  (原標題:前海“唯一住宅”或10月開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25hnexn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